藍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有任何產品需要或疑問,請聯絡 施先生0920-527-656,      EMAIL:edward.shih@bluesign.com.tw   或加入Line  討論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藍訊科技藍芽廣告簡訊系統

公司簡介:
藍訊科技」是國內首家以藍芽技術結合媒體的應用公司, 從事專業藍芽簡訊廣告,擁有國內藍芽多媒體廣告專利,具完全獨立研發藍芽廣告機發送設備,利用藍芽無線技術為廣告主尋找精準的消費者客戶,拓大品牌效應,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對消費者而言,使用藍芽廣告簡訊系統可以向藍芽手機使用者發出互動的的廣告簡訊,將各種圖片、影片透過無線方式傳遞給具有藍芽手機的用戶,讓廣告主找到最具有潛力的消費群客戶,而消費者能收到新穎、有趣的資訊,卻不用負擔任何費用。

藍訊科技的藍牙廣告簡訊系統可應用在公共區域,比如 展場 / 世貿 / 銀行 / 學校 / 醫院(美容、坐月子、老人安養) / 教會 / 體育館 / 戶外看板 /購物商場 / 餐廳 / 連鎖加盟店 / 火車站 / 車站 /

[閱讀全文]

連匯豐銀行都置入手機藍牙簡訊廣告


attachments/200806/7346008338.jpg

  如果您正身處倫敦,路過匯豐銀行設在攝政街(Regent Street)和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營業處所時,如果開啟了手機的藍牙功能,則會收到由其發來的移動廣告。



    此項試驗性舉措將在本週末截止。匯豐的這些分支行通過安裝的藍牙裝置掃瞄週遭環境,並向開啟了藍牙功能的手機發送消息,詢問用戶是否願意接收來自該行的推廣信息。

    不過,有鑑於開啟藍牙會加速手機耗電,很多用戶在行走中並不會開啟這項功能。匯豐的移動廣告計劃創意雖好,卻也面臨著一定的侷限性。

作者 : Brain.com記者 莊守禾  
【動腦調查系列14】如何運用行動媒體做行銷?行銷傳播人認為「依據行動裝置地點,提供附近商家訊息」、「憑簡訊折扣的訊息」等最適合。簡訊王數位媒體魏正松表示,優惠和文字內容決定台灣市場簡訊行銷成效。
Brain.com 台北 2008-06-03)台灣手機普及率已達百分之百,透過這類行動媒體行銷的趨勢,逐漸蓬勃。根據動腦在5月15日至29日間所做的「如何運用行動媒體成 為行銷利器」調查中,顯示行銷傳播人認為,行動媒體最適合的行銷手法是「依據行動裝置地點,提供附近商家訊息」、「憑簡訊折扣的訊息」,以及「近期活動通 知」。而簡訊王數位媒體魏正松表示,就手機來說,目前大部分消費者對於使用多媒體簡訊(MMS)或影音簡訊,還是很陌生,收到會擔心是否額外付費,進入門 檻仍高,導致推廣不易,所以目前台灣行動媒體的行銷,還是以傳送純文字訊息為主,「優惠」和「文字內容」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次動腦調查,共有八個選項,讓行銷傳播人選擇何種方式最適合行動媒體使用,分別是「新產品上市」、「近期活動通知」、「上網或回覆簡訊抽獎訊息」、「影音廣告訊息」、「店家喬遷或新開幕的消息」、「依據行動裝置地點,提供附近商家訊息」,以及「透過QR Code獲得折扣訊息」。魏正松表示,獲得行銷傳播人認為最適合的方式─「依據行動裝置地點,提供附近商家訊息」,也就是所謂的「地點資料庫系統」 (Location Base System,LBS),的確可以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很精準聯結,但因為會暴露消費者的行蹤,在行銷使用上是比較具有爭議性的,但可以透過把簡訊內容,編 寫得比較像隨機傳送,達到吸引注意的目的。
  台灣也有許多透過LBS行銷的案例,例如,NIKE之前也與遠傳合作,透過手機,宣傳NBA籃球大帝Lebron James,就是利用手機定位的方式,把多媒體簡訊傳送給正在台北市10個主要籃球場附近的20歲男生,並可以直接利用手機上網點選活動網站,因為條件和 定位精準,點閱率是平常的三倍。魏正松表示,最近外貿協會在世貿舉辦電腦展,也透過LBS,針對展場附近的手機,發送邀請參觀的簡訊,並且因為展覽的目標 對象是外國人,所以,也會篩選一些處在國際漫遊狀態的手機,發送活動簡訊,吸引更多國外廠商參加展覽。另外,政令及公益宣導的運用也算多,宜蘭縣政府在雪 山隧道附近,會發送「歡迎來到宜蘭」的歡迎簡訊;恆春警察局,也在春天吶喊活動期間,在墾丁地區發送反嗑藥簡訊,希望可以達到嚇阻作用。
  也有許多調查對象認為「憑簡訊折扣的訊息」是最適合行動媒體使用的,魏正松也認為,目前仍以文字簡訊為大宗的手機行銷,提供優惠的確能夠刺 激消費者回應簡訊內容。例如,文字上用【免費】、【促銷價】等字開頭,會更吸引消費者往下看。另外,文字內容的寫法,也會影響到消費者回應的效益,一通文 字簡訊最多70個字,前三行文字就要能抓住消費者的目光,才能促使他們看完簡訊,並且做出來店消費、回撥電話或上網查詢關鍵字等預期行為。
  而行動媒體,最受到看好的發展趨勢是「多媒體簡訊」(MMS)及「影音簡訊」,也更重和消費者的互動性。多媒體簡訊 (MMS),是透過圖片加文字的方式吸引消費者,麥當勞也曾為之前的「黃綠紅」活動,使用過影音簡訊,讓消費者線上觀看影音廣告,但魏正松認為,目前台灣 系統業者對於發送多筆影音廣告,還是會產生影音遲滯的狀況,還不是很理想,所以廣告主使用還不多。
  然而就其它手機應用而言,魏正松認為,QR Code(行動條碼)技術,只有少數手機有內建軟體可以讀取,推廣較不易。但相對地,藍芽技術普及得多,可以運用在行銷上的案例也比較多,例如,加州健身 中心就曾在各門市據點,設置藍芽發射器,讓消費者接近詢問櫃台,就可以透過手機的藍芽功能下載折價券,消費者也可透過自己的手機,傳送給其他消費者,增加 傳播效益。
  幾年前受到詐騙集團的影響,影響許多廣告主對簡訊效益產生質疑,但近幾年,民眾對詐騙手法有了警惕,也逐漸接受簡訊等行動媒體行銷的方式,但是當作行銷媒體,粗估只有2% 的廣告主使用過。但因為行動媒體精準,只要未來系統業者、手機業者及代理商可以結合起來,預計市場拓展更快。魏正松指出,手機作為媒體,最主要是消費行為 的激發,而鮮少用來做品牌建立(Branding),但也可能透過設計一些有質感的品牌桌布,讓消費者下載,並透過藍芽發送給周遭的人,也會是個透過手機 建立和傳播品牌的方式。

GOOGLE進軍手機廣告 移動圖像廣告遍及13國家

GOOGLE表示,公司已經發佈了針對手機的品牌圖像廣告,此舉意在超越基於電腦網路市場以外的新興手機廣告市場。 據國外媒體報道,GOOGLE本週三宣佈,公司已經面向手機用戶推出了品牌圖片廣告。GOOGLE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已經設計了專門的手機圖片,這些圖片與電腦網頁上的圖片顯示廣告類似,但尺寸更小,適合在手機螢幕上顯示。GOOGLE表示,所有手機圖片廣告都是針對用戶搜索資訊時輸入的關鍵字。 GOOGLE品牌圖片廣告將採用按點擊付費的模式收費,用戶必須鏈結到專門為手機顯示而設置的優化網頁上。每個移動頁面僅能顯示一個圖像廣告,此舉是為了避免小尺寸手機螢幕變得混亂無章。 GOOGLE移動廣告業務部產品市場經理Kenin表示:對廣告商來說,移動圖像廣告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推廣工具,目前已經表現出了良好的點擊率。GOOGLE表示,目前移動圖像廣告已經在澳大利亞、中國、法國、德國、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荷蘭、俄羅斯、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13個國家推出。  

投資者高估手機廣告 印度市場另類事出有因

手機廣告一直被看作是繼互聯網廣告後的下一座金礦,但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廣告效應評估標準,廣告商對此並不買賬,其發展前景可能大打折扣手機廣告目前的處境十分尷尬,大多數公司對這一媒介方式尚不認同。日前,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全球手機廣告開支還不足10億美元,而其他媒介的廣告開支總計達到6000億美元。對手機廣告行業更不利的是,這一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導致僧多粥少。目前,互聯網巨頭雅虎、GOOGLE都在搶食這一市場,使得整個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危險,實力偏弱的公司將不可避免地出局。雖然風投依然樂此不疲,但從目前來看,手機廣告市場發展緩慢沒有明顯改觀,這對經營手機廣告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曾預測,到2011年,全球手機廣告業的規模將達110億美元。要實現預期目標,看來難度不小。與互聯網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相比,手機廣告的滯後讓人大跌眼鏡。但印度的手機廣告卻發展十分迅猛,無疑成了一個另類。這與印度的市場特點有一定關係,近年印度手機市場發展快速,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行動通訊市場。而在印度,有數千萬的用戶很少接受電視、報紙等媒介,這就為手機廣告的推廣營造了條件。此外,印度的通信資費較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高,通過接受手機廣告補貼手機資費,是移動用戶的不錯選擇。

評估標準缺失
手機廣告的價值有多大?廣告商能否收到應有的回報?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一直以來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20075月,微軟收購了一家名叫ScreenTonic的手機廣告公司。當時,這家被收購公司的CEO迪迪爾·庫恩表示,一些研究機構的預測太超前了,我不大相信這些預測數字。而最近,有國外媒體指出,手機的普及程度遠超過互聯網,但與互聯網廣告市場相比,手機廣告市場嚴重滯後,手機廣告業尚未形成明晰的廣告效應評估標準,或者標準不統一,無法相互對比,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儘管有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已接收過相關廣告,但廣告商對此卻提不起興趣。有公司對《IT時代週刊》記者表示,現在手機廣告大多局限于文字,遠不如視頻、圖片廣告的衝擊力大。而且,手機螢幕也影響大眾的閱讀興趣。相比其他幾種強迫式的廣告形態,手機廣告的確不佔優勢。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簡單的點擊量並不能衡量廣告價值,廣告商最想知道的是,面對這些廣告,手機用戶做出了怎樣的反應。如果廣告商的投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他們決不會貿然投入。倫敦AccuraCast廣告公司總監迪維查表示,互聯網廣告效果的評估簡單明瞭,根據用戶的訪問量收取廣告費用,實實在在。然而,對於手機廣告來說,仍然模糊不清。目前,廣告效應評估標準五花八門,有的計算接收廣告的手機用戶數量,有的卻統計廣告被瀏覽的次數。因此,出臺一個可行的行業評估標準,已是勢在必行。搜索引擎巨頭GOOGLE就面臨這樣的難題,它一直試圖從手機廣告平臺掘一桶金,但苦於沒有一套對廣告效應進行評估的好辦法。其公司發言人丹尼爾·魯賓表示:手機廣告目前尚處於初始階段,公司正尋找一種無論對廣告客戶還是對用戶來說都是最好的廣告格式。其實,關於手機廣告的評估標準,業內一直在探討。今年1月,諾基亞推出用來對比手機廣告數據的“Nokia Media Network”工具,該工具能幫助廣告商,對來自不同城市的廣告點擊數據,進行對比評估,還可以看出具體的廣告類型,比如是條幅廣告還是文本資訊廣告等。正在向互聯網轉型的諾基亞對此十分重視,此評估標準一旦成功,對公司未來手機廣告運營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為了解決手機廣告業的標準缺失問題,GSM協會今年2月宣佈,該協會5個主要的運營商成員沃達豐、Telefnica O2 EuropeT-MobileFT/Orange集團和和黃3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正在為手機廣告業起草統一標準。該小組有望於今年底推出一套標準,能對不同廣告商和移動運營商的數據進行分析,從中得出從用戶點擊發生的區域到如何評估用戶表現等一系列反饋資訊。

多重打擊
目前為止,手機廣告市場不夠透明,使得廣告商對這一載體仍持觀望態度,投向該平臺的支出非常有限。而移動運營商也不太積極,他們擔心,過量的手機廣告會影響到用戶的忠誠度。因此,他們表現得相當謹慎。儘管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越來越多,但手機的主要功能還是接打電話、發送短信,其他功能尚處於起步階段。諾基亞負責廣告業務的副總裁邁克·貝克也認為,手機廣告業的高速發展至少需要5年的培育時間,才有望突破100億美元。但即使達到這一目標,對眾多手機廣告商來說,也是僧多粥少。諾基亞表示,在市場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公司不會大規模推廣手機廣告。因為相對互聯網以及戶外廣告來說,手機廣告的效果暫時還未體現出來,也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市場調研機構Jupiter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僅有16%左右的手機用戶每月至少使用手機上網一次,這是一個相當低的比率。AdMob市場行銷副總裁詹森·斯波羅對手機廣告市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會想方設法讓廣告商更深刻地理解手機廣告的價值,讓他們清楚地掌握每個用戶點擊廣告後的下一步舉動,以及用戶使用的手機類型等資訊。如果沒有這些數據,廣告商也無從準確了解廣告受眾。另外,互聯網巨頭的紛紛進入,也使這一行業的競爭加劇,並使整個行業面臨重新洗牌。這個領域裏很多公司都有能力發佈短信和彩信廣告,並能在音樂、視頻和遊戲裏嵌入廣告,進入這一行業的技術難度不大。目前,GOOGLE、雅虎都開始涉足這一領域,使這一行業的競爭達到白熱化。分析師指出,沒有雄厚財力作支撐,手機廣告商將來的日子不會好過,一兩年內將會有大量的公司堅持不住,面臨倒閉和被收購的局面。因為,他們必須與涉足這一領域的手機終端商和互聯網巨頭們展開正面搏殺。現在,雅虎已在十多個國家推出手機廣告業務,它的合作夥伴包括沃達豐這樣的行動通訊巨頭。公司高層表示,手機廣告已成了公司的一個重要戰略,目前正在尋求三方(手機廠商、移動運營商和網路服務提供商)合作的方式,簽署更多手機廣告經銷協議,希望在競爭對手GOOGLE的手機戰略起步之前,贏得大量客戶。GOOGLE則正聯合多家手機廠商和運營商開發一款手機作業系統,希望借此推動手機互聯網發展,同時削弱運營商對手機行業的控制。GOOGLECEO施密特說,他對手機廣告市場抱有信心。但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的大規模涌入,太過於天真,有可能血本無歸。

印度為何吃香
手機廣告在中國正處於發展期階段,市場前景雖然被業界普遍看好,但目前仍然是一個不夠成熟的新興市場,需要精心培育。艾瑞諮詢的研究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無線廣告市場規模達到7.8億元,較2006年的5億元增長56%。但對中國5億多手機用戶來說,這個數字平均分攤到每用戶身上還不到2元。在手機廣告市場上,並不是所有的市場都表現得萎靡不振,印度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應,這主要與印度特定的市場環境有一定的關係。在印度,手機的普及率比電視或互聯網等其他媒體高出數倍,無疑是最適合發展手機廣告業務的國家。在印度,有數千萬的手機用戶既不讀報,也不看電視,手機廣告成了他們了解外界資訊的主要窗口。隨著手機應用在印度日益普及,手機廣告市場也開始蒸蒸日上。從福特汽車到聯合利華,很多大企業希望從那些難以被傳統廣告覆蓋的消費者口袋裏掏出更多的錢。印度手機廣告受寵,也與運營商的大力推廣有關。儘管近5年,印度的GDP增幅平均都在8%以上,但貧困人口的基數依然很大,目前有半數以上人口每天的收入不足3美元。為爭取用戶,運營商紛紛在手機資費上做文章,每分鐘話費不到2美分。要想進一步降低話費,通過廣告收入加以貼補是一個有效途徑。孟買移動運營商BPL就在考慮跟用戶簽訂服務協議,同意接收手機廣告和其他資訊的用戶可獲得優惠。他們計劃在簽約用戶的手機上傳送30-60秒的廣告,相應地提供某些形式的優惠。近年,印度手機市場發展快速,去年10月和11月,分別增加了805萬、830萬移動用戶,全年新增用戶接近1億。現在,即使在鄉村,手機作為通信工具也已變得非常普及。有超過60%的印度人生活在大城市以外地區,傳統廣告形式很難覆蓋到這些人,因為他們中間很多家庭沒有電視機,也不訂報紙,更別說上互聯網了。普華永道的調研數據顯示,2007年,印度大約只有1.15億部電視機,而手機用戶已達2.5億,且未來5年這個數字有望翻一番。鋻於印度的人口分佈特點,手機廣告市場有望實現急速增長。但要想讓手機廣告滲透到印度內陸地區,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地區很多人不懂英語或印地語,電信運營商和廣告公司需針對性地修改廣告。

商業周刊:GOOGLE的最大威脅是手機

導語:《商業周刊》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作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搜索巨頭,GOOGLE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微軟或雅虎,而是大多數人口袋里都有的手機。

  盡管微軟收購雅虎交易引發了高度的關注,但這並不是GOOGLE最大的威脅。對于GOOGLE來說,真正的威脅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手機。手機將給GOOGLE和其它互聯網公司帶來更大壓力,迫使它們改變現在處理網絡營銷的方式。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屏幕很小的手機訪問互聯網,谷歌及其廣告客戶投放廣告的空間也少了很多。GOOGLE主要通過出售廣告位獲得營收和利潤,而手機使GOOGLE的可售廣告位大幅減少。

  iPhone是引爆點

  目前,GOOGLE可以在一個標准計算機屏幕上投放約10個廣告,即GOOGLE搜索結果頁面中頂部和右側的贊助商鏈接。但是,如果用戶通過手機使用GOOGLE搜索引擎,只會看到一個或兩個付費廣告。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如果自己銷售的產品突然消失,那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隨著手機逐步成為互聯網的一個主要入口,以谷歌為首的網絡廣告公司就將陷入這樣的困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放棄標准計算機屏幕。而且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廣告可能比標准網絡廣告更具效力,這意味著手機廣告服務提供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率。但不論如何,這一轉型過程都在加速,谷歌必須提前做好准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蘋果iPhone是這一趨勢的引爆點。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手機互聯網在美國的普及速度都遠遠落後于亞洲和歐洲。但在2007年夏天,隨著蘋果iPhone多媒體手機進入北美市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蘋果並不是第一家將手機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的公司,但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iPhone大大提升了手機互聯網體驗。

  根據Pew研究中心公布的調查數據,將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曾經有過通過手機訪問互聯網的經歷。在青少年之中,這一比例還要更高一些。在18歲到29歲的美國青少年中,約有60%每天都要收發短信,而在他們的父母中這一比例僅為14%。整體來看,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經常使用互聯網。他們代表著未來,因為人們很難改變媒體習慣。

藍芽 廣告 應用 手機 藍訊科技 藍牙 新聞 Nike 免費 平台 商圈 媒體 創意 整合行銷 折價券 台鐵 台中入口網 技術 電影 GOOGLE 逢甲 Jordan 時刻表 專利 婚禮 寵物 管理 歌手 運動 侵權 小叮噹 西門町 藍芽簡訊 誠品

  GOOGLE手機計劃

  為了應對這一趨勢,GOOGLE正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廣告空間,重新設計手機軟件就是該公司推出的一項重要計劃。去年11月,GOOGLE宣布創建“開放手機聯盟”,並聯手其它公司開發一款開放源代碼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在當時,很多業內人士對于GOOGLE進入手機軟件領域感到難以理解。但現在一切都變得很清楚,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GOOGLE希望在僅有兩英寸的手機屏幕上擁有更大話語權。

  分析人士預計,用戶在使用Android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瀏覽多層菜單或多個頁面,就像iPhone的用戶界面一樣,從而創造更多的廣告位。對于谷歌來說,在手機上創造出更多廣告位至關重要,因為該公司剛剛推出了一項手機圖片廣告服務。谷歌已經設計了專門的手機圖片,它們與計算機網頁上的圖片顯示廣告類似,但尺寸更小,適合在手機屏幕上顯示。

  還有一種可能是,消費者將不得不為以前免費的內容或服務支付費用。當前的互聯網上有著大量的免費內容,包括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領導的《連線》雜志。但是,即使是安德森也認為,在當前的免費內容模式下,消費者的成本實際上被轉嫁到第三方廣告客戶身上。這些廣告客戶為內容付費,希望自己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如果Twitter、Facebook和Digg等社交媒體無法通過廣告客戶獲得預期的收益,就可能會向用戶收取費用。

  個性化廣告

  分析人士認為,免費內容體系更適合基于標准顯示器的網頁,因為可以在頁面上投放更多廣告。但在手機小屏幕上,Twitter等服務提供商只能向用戶收費,或者採用其它盈利模式,否則就會難以維持。但在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太可能願意為原本免費的內容付費。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廣告變得更小,也更加個性化。

  隨著手機互聯網的普及,廣告客戶對于個性化廣告將更加依賴。目前,已經有多個廣告網絡開始跟蹤器下網站的消費者行為,隨後面向用戶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目標廣告。例如,WPP集團旗下的24/7 Real Media、Blue Lithium和Tremor Media等多個廣告網絡都採用了這一模式。一般來說,目標廣告的廣告回應率可以達到標准橫幅廣告的五到十倍。

  個性化廣告已經發揮出了效力,還有多家公司正努力讓它變得更好。微軟最近提交了一項專利申請,主要涉及利用線下數據,例如信用卡交易、物理位置和電視觀看系統為用戶提供定制廣告。例如,如果用戶白天觀看了高校橄欖球賽,到家後又開始看ESPN體育頻道。那麼,當他通過手機上網時,就會看到針對他定制的體育廣告。

  總而言之,人們用于訪問互聯網的屏幕將會越來越小,擁有足夠財力和技術的谷歌不可能輕易放棄這一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馬丁)

一次購足的廣告平台

Google和雅虎和微軟都花費力量在網站廣告的競爭上,使越來越多網友普遍認同網路行銷的魅力,新聞網站想要擺脫網路三霸的束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在QuadrantOne平台找到了一絲希望,這個平台,真能為新聞網站架構出美好的未來嗎?

attachments/200805/3975356294.gif


Q
uadrantOne是紐約時報和其他三家,擁有《今日美國》USA TodayGannett媒體集團;擁有《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Tribune媒體集團;及出版《時尚》、COSMOPOLITAN、《十七歲》SEVENTEEN、《君子》ESQUIRE等數十本時尚雜誌的赫斯特國際集團Hearst;合力推出的廣告網。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Quadrant』的意思是一圓四分一等份,四家媒體集團合而為一,讓廣告主一次購足 All in『One』,就十分圓滿了。該廣告平台已擴大到26家公司425份日報,佔美國每日流通報紙的37 %。根據Nielsen Online 的報導,這個全國性的廣告平台,讓用戶可以上網閱聽報紙、雜誌和廣播內容,平台每個月可以接觸到5000萬個不重覆訪客,讓廣告主在此主打品牌廣告。

QuadrantOne
執行長 Dana Hayes表示,『每個參與這個平台的公司都已同意,願意奉獻出廣告庫存給 QuadrantOne,使平台能夠提供線上特惠活動,廣告主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一次買足數百個地方媒體。』廣告主可以選擇購買報紙、雜誌或廣播的廣告,可選擇類別,如商業、科技、體育或新聞,有助於針對不同觀眾投放不同內容的廣告。



該平台為拯救報社營收 下滑,團結了大部分的報紙產業,造福讀者和廣告商。這是一個資金充裕的線上平台,凝聚了美國各地區值得信賴的網站。可讓廣告主接觸到美國各地的主要市場, 各家媒體的庫存完全透明,藉由簡化的購買流程、精準的消費人口結構及行為,讓使用者輕鬆跨越多家媒體一次購足廣告。

合作媒體明細

跨平台搶眼球 未來只有一種媒體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5 期    作者:林宏達

網路的出現,不是直接分食傳統媒體的市場,而是分食了讀者的時間;
傳統媒體的挑戰不是網路媒體,而是如何橫跨不同平台,深耕與滿足使用者需求。

「各位,我有好消息壞消息要告訴你們,」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台北國賓飯店的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上,
一開場,國際期刊聯盟主席孔閔斐(Donald Kummerfeld)就對著全場台灣各平面媒體的代表說,
壞消息是,在網路的影響下,消費者能分給單一媒體的時間越來越少,」頓了一下他說:
好消息是,未來每個媒體都能橫跨雜誌、報紙、電視,進入別人的領域。」

attachments/200712/5464771221.jpg 孔閔斐說得並不誇大,現在你能上網看到《紐約時報》製作的電視新聞。

 在網路上,你能看到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提供的每日最新消
 息,或是聽到美國《商業週刊》製作的有聲節目。

 在網路的衝擊下,媒體的匯流已經不再只是理論,為了擴大生存範圍,
 美國的雜誌正在透過網路化身,扮演起報紙甚至電視台的角色。

 就如同《大媒體潮》作者曼尼(Kevin Maney)所預言,所有不同媒體
 將進入同一個市場競爭,和過去從未遇過的對手競爭,或是和原本不相干
 的對手合作,「以後可能不再有平面和電子媒體的區隔,未來將只有一種
 媒體
(Media is media)」《動腦》雜誌社社長王彩雲觀察。

《時代》廣告下滑 撤換百餘主管裁員三百人
 為什麼會這樣?孔閔斐觀察,網路的崛起,讓讀者每天使用的媒體越來越
多,除了傳統的報紙、雜誌、電視之外,還增加了網站、手機、Podcast(透過iPod訂閱內容的一種服務)、
即時通訊、線上影音等各式各樣的新媒體。

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但讀者一天的時間仍然只有二十四小時。

這讓讀者的注意力就像一層薄薄的奶油,只能平均鋪在各種媒體上,」他分析。

而讀者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現在發生的事,讀者已經不能再等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知道,「他們現在
就要!」
孔閔斐說。
他認為,網路並不是直接分食雜誌的廣告市場,而是分食了讀者的時間,間接壓縮了雜誌
的成長空間。

雖然孔閔斐不提,但美國一線雜誌正面對廣告下滑的巨大壓力。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網站報導,前年底,
《時代》雜誌的廣告量下降了一四%,《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廣告量下滑一八%,《時代》
雜誌甚至因此撤換一百零五名高階主管,今年一月,《時代》再次裁員三百人。


《財星》經營網路十二年 影響力大增,訂戶破百萬

同一時間,懂得利用網路的雜誌影響力卻大幅擴張,孔閔斐分析,像《財星》雜誌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投資
網路媒體,那一年,《財星》的訂戶數只有八十萬,在網路上的影響力是零,到去年,他們在網路上的會員
已經增加到一千六百萬名,實體訂戶也突破一百萬人。

「《財星》雜誌光是負責編輯部落格內容的編輯,就超過一千人!」孔閔斐認為,
《財星》的策略,讓他們逆勢成長。

當其他雜誌擔心投資網路會影響實體雜誌銷量時,《財星》卻打破舊有的商業模式,不只免費在網站上提供
內容,還讓《財星》的網站變成和紙本非常不同的媒體,在網站最顯眼的版位上放的是當天的即時新聞,接著
是精選過的部落格文章,再往下才是當期的雜誌內容。

換句話說,《財星》這個網站不是紙本雜誌的附屬品,網站提供管理投資組合的系統,詢問專家財經問題的
互動機制,即時新聞的服務,重新強化《財星》在網路世界裡的品牌,讓消費者無論有沒有訂閱這本雜誌,
都願意上網參考《財星》提供的資訊。
 今年中,媒體大亨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Rupert Murdoch)也循著同樣的免費思路改造《華爾街日報》,
他宣布《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的訂閱費用,從一年九十九美元降到零。他預計這會讓《華爾街日報》的讀者
人數,從一百萬人增加為一千五百萬人。

廣告主要的就是傳播量,」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分析,媒體的商業模式也正在改變,如果傳統媒體能在
網路上取得更大的影響力,又能瞭解在網路上看新聞的讀者背景,急速擴大的讀者群才更能有效幫公司增加
廣告營收。

日經新聞不拚速度拚深度 取得客戶資料,廣告效果高

日經新聞則是另一個策略轉型成功的例子。日經新聞原本主要業務是出版雜誌和書籍,兩年前,現任網路事業
發展中心總監渡邊洋之接任前,日經新聞不但面臨閱讀人口流失,傳統業務下滑的窘境,同時新的網路事業也
賠掉了好幾億日圓。

渡邊洋之接手後,日經新聞的網路部門的營業額連續兩年成長超過三○%。渡邊洋之的策略,是用日經新聞的
內容定位,拉開跟入口網站的差距,發揮在網路上的影響力。

他分析,他的第一個關鍵決定是不和日本雅虎在強調速度的即時新聞領域裡競爭,他發現網路上缺乏高品質的
評論文章,加上日經新聞過去在工程師之間已經累積出一定的名氣,「如果我們跟雅虎辦同樣活動,企業未必
會參加雅虎的活動,卻會接受我們的邀請。」

在渡邊的改革下,日經新聞的廣告單價甚至比日本雅虎高出十到十二倍。


他改變傳統雜誌的商業模式,雖然消費者可以免費看到內容,卻要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日經新聞就能用這些
資料,更精確的使廣告獲利,同時他再圍繞著同一群使用者的需求開發不同的網站,從電腦技術擴張到生活
休閒,緊緊綁住同一群讀者。
王彩雲觀察,如果廣告主在網路上登豪華汽車廣告,日經新聞只會對系統裡登錄為高階主管的用戶播放,「以
前廣告主都知道廣告預算只有一半有效,難在你不知道浪費的預算是哪一半,日經模式卻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彩雲說。

這個趨勢會如何改變媒體生態?孔閔斐分析:「數位媒體也許並不存在(Digital is not a media),」
正確的說,媒體進入數位領域後,所有媒體都將在同一個競技場競爭,「媒體將進入大者恆大的時代。」
未來只有具規模、能橫跨不同平台,和有特色的媒體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