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有任何產品需要或疑問,請聯絡 施先生0920-527-656,      EMAIL:edward.shih@bluesign.com.tw   或加入Line  討論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商業周刊:GOOGLE的最大威脅是手機

導語:《商業周刊》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作為全球第一大互聯網搜索巨頭,GOOGLE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微軟或雅虎,而是大多數人口袋里都有的手機。

  盡管微軟收購雅虎交易引發了高度的關注,但這並不是GOOGLE最大的威脅。對于GOOGLE來說,真正的威脅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手機。手機將給GOOGLE和其它互聯網公司帶來更大壓力,迫使它們改變現在處理網絡營銷的方式。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屏幕很小的手機訪問互聯網,谷歌及其廣告客戶投放廣告的空間也少了很多。GOOGLE主要通過出售廣告位獲得營收和利潤,而手機使GOOGLE的可售廣告位大幅減少。

  iPhone是引爆點

  目前,GOOGLE可以在一個標准計算機屏幕上投放約10個廣告,即GOOGLE搜索結果頁面中頂部和右側的贊助商鏈接。但是,如果用戶通過手機使用GOOGLE搜索引擎,只會看到一個或兩個付費廣告。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如果自己銷售的產品突然消失,那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隨著手機逐步成為互聯網的一個主要入口,以谷歌為首的網絡廣告公司就將陷入這樣的困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消費者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放棄標准計算機屏幕。而且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廣告可能比標准網絡廣告更具效力,這意味著手機廣告服務提供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率。但不論如何,這一轉型過程都在加速,谷歌必須提前做好准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蘋果iPhone是這一趨勢的引爆點。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手機互聯網在美國的普及速度都遠遠落後于亞洲和歐洲。但在2007年夏天,隨著蘋果iPhone多媒體手機進入北美市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蘋果並不是第一家將手機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的公司,但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iPhone大大提升了手機互聯網體驗。

  根據Pew研究中心公布的調查數據,將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曾經有過通過手機訪問互聯網的經歷。在青少年之中,這一比例還要更高一些。在18歲到29歲的美國青少年中,約有60%每天都要收發短信,而在他們的父母中這一比例僅為14%。整體來看,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經常使用互聯網。他們代表著未來,因為人們很難改變媒體習慣。

藍芽 廣告 應用 手機 藍訊科技 藍牙 新聞 Nike 免費 平台 商圈 媒體 創意 整合行銷 折價券 台鐵 台中入口網 技術 電影 GOOGLE 逢甲 Jordan 時刻表 專利 婚禮 寵物 管理 歌手 運動 侵權 小叮噹 西門町 藍芽簡訊 誠品

  GOOGLE手機計劃

  為了應對這一趨勢,GOOGLE正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廣告空間,重新設計手機軟件就是該公司推出的一項重要計劃。去年11月,GOOGLE宣布創建“開放手機聯盟”,並聯手其它公司開發一款開放源代碼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在當時,很多業內人士對于GOOGLE進入手機軟件領域感到難以理解。但現在一切都變得很清楚,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GOOGLE希望在僅有兩英寸的手機屏幕上擁有更大話語權。

  分析人士預計,用戶在使用Android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瀏覽多層菜單或多個頁面,就像iPhone的用戶界面一樣,從而創造更多的廣告位。對于谷歌來說,在手機上創造出更多廣告位至關重要,因為該公司剛剛推出了一項手機圖片廣告服務。谷歌已經設計了專門的手機圖片,它們與計算機網頁上的圖片顯示廣告類似,但尺寸更小,適合在手機屏幕上顯示。

  還有一種可能是,消費者將不得不為以前免費的內容或服務支付費用。當前的互聯網上有著大量的免費內容,包括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領導的《連線》雜志。但是,即使是安德森也認為,在當前的免費內容模式下,消費者的成本實際上被轉嫁到第三方廣告客戶身上。這些廣告客戶為內容付費,希望自己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如果Twitter、Facebook和Digg等社交媒體無法通過廣告客戶獲得預期的收益,就可能會向用戶收取費用。

  個性化廣告

  分析人士認為,免費內容體系更適合基于標准顯示器的網頁,因為可以在頁面上投放更多廣告。但在手機小屏幕上,Twitter等服務提供商只能向用戶收費,或者採用其它盈利模式,否則就會難以維持。但在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太可能願意為原本免費的內容付費。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廣告變得更小,也更加個性化。

  隨著手機互聯網的普及,廣告客戶對于個性化廣告將更加依賴。目前,已經有多個廣告網絡開始跟蹤器下網站的消費者行為,隨後面向用戶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目標廣告。例如,WPP集團旗下的24/7 Real Media、Blue Lithium和Tremor Media等多個廣告網絡都採用了這一模式。一般來說,目標廣告的廣告回應率可以達到標准橫幅廣告的五到十倍。

  個性化廣告已經發揮出了效力,還有多家公司正努力讓它變得更好。微軟最近提交了一項專利申請,主要涉及利用線下數據,例如信用卡交易、物理位置和電視觀看系統為用戶提供定制廣告。例如,如果用戶白天觀看了高校橄欖球賽,到家後又開始看ESPN體育頻道。那麼,當他通過手機上網時,就會看到針對他定制的體育廣告。

  總而言之,人們用于訪問互聯網的屏幕將會越來越小,擁有足夠財力和技術的谷歌不可能輕易放棄這一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馬丁)

一次購足的廣告平台

Google和雅虎和微軟都花費力量在網站廣告的競爭上,使越來越多網友普遍認同網路行銷的魅力,新聞網站想要擺脫網路三霸的束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在QuadrantOne平台找到了一絲希望,這個平台,真能為新聞網站架構出美好的未來嗎?

attachments/200805/3975356294.gif


Q
uadrantOne是紐約時報和其他三家,擁有《今日美國》USA TodayGannett媒體集團;擁有《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Tribune媒體集團;及出版《時尚》、COSMOPOLITAN、《十七歲》SEVENTEEN、《君子》ESQUIRE等數十本時尚雜誌的赫斯特國際集團Hearst;合力推出的廣告網。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Quadrant』的意思是一圓四分一等份,四家媒體集團合而為一,讓廣告主一次購足 All in『One』,就十分圓滿了。該廣告平台已擴大到26家公司425份日報,佔美國每日流通報紙的37 %。根據Nielsen Online 的報導,這個全國性的廣告平台,讓用戶可以上網閱聽報紙、雜誌和廣播內容,平台每個月可以接觸到5000萬個不重覆訪客,讓廣告主在此主打品牌廣告。

QuadrantOne
執行長 Dana Hayes表示,『每個參與這個平台的公司都已同意,願意奉獻出廣告庫存給 QuadrantOne,使平台能夠提供線上特惠活動,廣告主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一次買足數百個地方媒體。』廣告主可以選擇購買報紙、雜誌或廣播的廣告,可選擇類別,如商業、科技、體育或新聞,有助於針對不同觀眾投放不同內容的廣告。



該平台為拯救報社營收 下滑,團結了大部分的報紙產業,造福讀者和廣告商。這是一個資金充裕的線上平台,凝聚了美國各地區值得信賴的網站。可讓廣告主接觸到美國各地的主要市場, 各家媒體的庫存完全透明,藉由簡化的購買流程、精準的消費人口結構及行為,讓使用者輕鬆跨越多家媒體一次購足廣告。

合作媒體明細

跨平台搶眼球 未來只有一種媒體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5 期    作者:林宏達

網路的出現,不是直接分食傳統媒體的市場,而是分食了讀者的時間;
傳統媒體的挑戰不是網路媒體,而是如何橫跨不同平台,深耕與滿足使用者需求。

「各位,我有好消息壞消息要告訴你們,」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台北國賓飯店的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上,
一開場,國際期刊聯盟主席孔閔斐(Donald Kummerfeld)就對著全場台灣各平面媒體的代表說,
壞消息是,在網路的影響下,消費者能分給單一媒體的時間越來越少,」頓了一下他說:
好消息是,未來每個媒體都能橫跨雜誌、報紙、電視,進入別人的領域。」

attachments/200712/5464771221.jpg 孔閔斐說得並不誇大,現在你能上網看到《紐約時報》製作的電視新聞。

 在網路上,你能看到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提供的每日最新消
 息,或是聽到美國《商業週刊》製作的有聲節目。

 在網路的衝擊下,媒體的匯流已經不再只是理論,為了擴大生存範圍,
 美國的雜誌正在透過網路化身,扮演起報紙甚至電視台的角色。

 就如同《大媒體潮》作者曼尼(Kevin Maney)所預言,所有不同媒體
 將進入同一個市場競爭,和過去從未遇過的對手競爭,或是和原本不相干
 的對手合作,「以後可能不再有平面和電子媒體的區隔,未來將只有一種
 媒體
(Media is media)」《動腦》雜誌社社長王彩雲觀察。

《時代》廣告下滑 撤換百餘主管裁員三百人
 為什麼會這樣?孔閔斐觀察,網路的崛起,讓讀者每天使用的媒體越來越
多,除了傳統的報紙、雜誌、電視之外,還增加了網站、手機、Podcast(透過iPod訂閱內容的一種服務)、
即時通訊、線上影音等各式各樣的新媒體。

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但讀者一天的時間仍然只有二十四小時。

這讓讀者的注意力就像一層薄薄的奶油,只能平均鋪在各種媒體上,」他分析。

而讀者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現在發生的事,讀者已經不能再等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知道,「他們現在
就要!」
孔閔斐說。
他認為,網路並不是直接分食雜誌的廣告市場,而是分食了讀者的時間,間接壓縮了雜誌
的成長空間。

雖然孔閔斐不提,但美國一線雜誌正面對廣告下滑的巨大壓力。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網站報導,前年底,
《時代》雜誌的廣告量下降了一四%,《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廣告量下滑一八%,《時代》
雜誌甚至因此撤換一百零五名高階主管,今年一月,《時代》再次裁員三百人。


《財星》經營網路十二年 影響力大增,訂戶破百萬

同一時間,懂得利用網路的雜誌影響力卻大幅擴張,孔閔斐分析,像《財星》雜誌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投資
網路媒體,那一年,《財星》的訂戶數只有八十萬,在網路上的影響力是零,到去年,他們在網路上的會員
已經增加到一千六百萬名,實體訂戶也突破一百萬人。

「《財星》雜誌光是負責編輯部落格內容的編輯,就超過一千人!」孔閔斐認為,
《財星》的策略,讓他們逆勢成長。

當其他雜誌擔心投資網路會影響實體雜誌銷量時,《財星》卻打破舊有的商業模式,不只免費在網站上提供
內容,還讓《財星》的網站變成和紙本非常不同的媒體,在網站最顯眼的版位上放的是當天的即時新聞,接著
是精選過的部落格文章,再往下才是當期的雜誌內容。

換句話說,《財星》這個網站不是紙本雜誌的附屬品,網站提供管理投資組合的系統,詢問專家財經問題的
互動機制,即時新聞的服務,重新強化《財星》在網路世界裡的品牌,讓消費者無論有沒有訂閱這本雜誌,
都願意上網參考《財星》提供的資訊。
 今年中,媒體大亨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Rupert Murdoch)也循著同樣的免費思路改造《華爾街日報》,
他宣布《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的訂閱費用,從一年九十九美元降到零。他預計這會讓《華爾街日報》的讀者
人數,從一百萬人增加為一千五百萬人。

廣告主要的就是傳播量,」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分析,媒體的商業模式也正在改變,如果傳統媒體能在
網路上取得更大的影響力,又能瞭解在網路上看新聞的讀者背景,急速擴大的讀者群才更能有效幫公司增加
廣告營收。

日經新聞不拚速度拚深度 取得客戶資料,廣告效果高

日經新聞則是另一個策略轉型成功的例子。日經新聞原本主要業務是出版雜誌和書籍,兩年前,現任網路事業
發展中心總監渡邊洋之接任前,日經新聞不但面臨閱讀人口流失,傳統業務下滑的窘境,同時新的網路事業也
賠掉了好幾億日圓。

渡邊洋之接手後,日經新聞的網路部門的營業額連續兩年成長超過三○%。渡邊洋之的策略,是用日經新聞的
內容定位,拉開跟入口網站的差距,發揮在網路上的影響力。

他分析,他的第一個關鍵決定是不和日本雅虎在強調速度的即時新聞領域裡競爭,他發現網路上缺乏高品質的
評論文章,加上日經新聞過去在工程師之間已經累積出一定的名氣,「如果我們跟雅虎辦同樣活動,企業未必
會參加雅虎的活動,卻會接受我們的邀請。」

在渡邊的改革下,日經新聞的廣告單價甚至比日本雅虎高出十到十二倍。


他改變傳統雜誌的商業模式,雖然消費者可以免費看到內容,卻要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日經新聞就能用這些
資料,更精確的使廣告獲利,同時他再圍繞著同一群使用者的需求開發不同的網站,從電腦技術擴張到生活
休閒,緊緊綁住同一群讀者。
王彩雲觀察,如果廣告主在網路上登豪華汽車廣告,日經新聞只會對系統裡登錄為高階主管的用戶播放,「以
前廣告主都知道廣告預算只有一半有效,難在你不知道浪費的預算是哪一半,日經模式卻能解決這個問題,」
王彩雲說。

這個趨勢會如何改變媒體生態?孔閔斐分析:「數位媒體也許並不存在(Digital is not a media),」
正確的說,媒體進入數位領域後,所有媒體都將在同一個競技場競爭,「媒體將進入大者恆大的時代。」
未來只有具規模、能橫跨不同平台,和有特色的媒體能存活。
江南春在中國看到的是大樓電梯口,而在美國紐約的Modstream則注視著賣場中的手推車。Modstream提供附有顯示幕的購物推車手把供賣場安裝,並協助設置無線環境,安裝好之後賣場便可透過Modstream在網路上提供的操作平台來控制要散播出去的廣告訊息,這些廣告訊息會再透過無線方式傳輸至推車手把上顯示。
 
「媒體告訴我們什麼呢?趕快去消費,買買買,買買買,趕快去買!」

就如同表演工作坊《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中的台詞一樣,在這個高度資本化的社會中,我們都被各種刺激消費用的廣告包圍,搭載廣告的媒體形式也日新月異,各種新型態廣告媒體平台也就成了新商機所在,這幾年在中國非常紅的「樓宇廣告」便是一例。

江南春在中國看到的是大樓電梯口,而在美國紐約的Modstream則注視著賣場中的手推車。Modstream提供附有顯示幕的購物推車手把供賣場安裝,並協助設置無線環境,安裝好之後賣場或其他廣告主便可透過Modstream在網站上提供的操作平台來輸入要散播出去的廣告訊息,這些廣告訊息會再透過無線方式傳輸至推車手把上顯示(如下圖)
 
據該公司的說法,由於很多人都是到了賣場才決定要買什麼東西,因此這個廣告的效果相當不錯,某些賣場甚至有高達35%的銷售量成長。

雖然Modstream目前的網站上沒有明確說明他們目前的商業模式為何,但我們仍透過其他的合法方式找到目前在首頁上沒有連結的說明頁面(註),裡頭提到主要收入來源有二:一是販售推車手把的收入、另一則是在廣告刊登時收取費用。

不過這兩個收入來源比例的調整又代表了不同的模式,光譜上最極端的兩個可能組合是:
1.全靠販售推車手把,廣告刊登變成則等於是免費的後續維護服務。
2.推車手把免費贈送,然後向賣場或外部廣告主收取廣告刊登費。

除了這兩個極端外,中間也有很多種變化空間可以運作,不過依據Modstream的舊版網頁資訊來看,他們似乎幾種組合都想包下來:其他廣告主想登廣告登然是得花錢的。而在賣場的部分Modstream則提供了多種方案供賣場選擇:最基本的方案便是花錢購買推車手把自己用。也可以搭配Modstream的廣告方案,讓其他廣告主的廣告也能出現在自家賣場的推車上,在此情況下賣場甚至能獲得廣告獲利的分紅。

若賣場選擇了Modstream的廣告方案,那麼這就會變成接近Google AdSense的概念,願意加裝此手把的賣場就類似願意在自己網頁上加掛AdSense區塊的網站,Modstream則扮演Google的角色,負責經營維護廣告平台,然後靠賣廣告給廣告主賺錢。

整體來說,Modstream可說是結合了未來商店與Google AdSense兩種有趣概念,從哪一天起人們會開始推著不斷有廣告出現的購物車在賣場購物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註:本文是先透過archive.org的時光機器功能找到Modstream幾個月前的舊版網頁,接著透過舊版網頁上的超連結找到了收費說明的頁面,此頁面目前仍存在,且允許公開存取,不過在Modstream最新版的首頁上並無此頁面的連結。
 
資料來源 : Modstream
 

(以上資料擷取自資策會FIND網站)

新網路媒體攻略 行為定向廣告技術

【2008.03.28/聯合新聞網╱記者柯勝?/台北報導】
 
如果有一天,妳發現坐在妳隔壁的男同事與妳同時打開同一個網站時,所出現的廣告居然完全不一樣,妳的頁面彈出的是女性用品廣告,然而他的頁面則彈出資訊3C廣告,更奇妙的是,這些廣告完全投其所好!請不要懷疑,這一天將指日可待!

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廣告主之間流傳一個老笑話:「我花在廣告上的錢,有一半石沉大海。問題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這點從廣告學理論提到的廣告業三 階段可以看出端倪:第一個階段,消費者仍處於消極面,接受廣告主的所有訊息,然而廣告主只要順利將產品推出,便能得到預期效果。到了第二個階段,消費者開 始不再對每一個商品都充滿興趣。而現在的第三階段,就是消費者的時代,廣告主必須掌握消費者行為分析,針對消費者喜好投放廣告,才能實現廣告的最大價值。

鎖定關鍵目標,極大化訪客行為價值

精準行為定向廣告的開路先鋒歐科納,率先觀察到許多初次接觸網路市場的傳統媒體廣告主,因缺乏必要的技術知識,不知如何投放廣告至網路平台,甚至追蹤訪客 之行為資訊;便開始經營線上媒體業務,並協助廣告主管理網路廣告,包括追蹤訪客從哪裡登入、去過哪些網站、使用哪些網際網路服務。他的成功,即是以訪客行 為為基礎,善用訪客的價值,並進一步創造優勢與利基。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掌握消費者,等於成功行銷」的說法,是不容否定,消費者潛在意圖決定廣告投放的成功關鍵;網路廣告是針對正在被瀏覽的頁面上投放廣告內容,然而,只要廣告主能針對消費者內在及外在行為模式來投放廣告,這也是網路廣告嶄露頭角的新趨勢。

訪客行為分析,單刀直入的行銷手腕

「對受眾準確的切割,並分析他們的消費習慣」是分眾傳播的目標,透過清楚的劃分各個族群,讓廣告主的花費效益達到100%;然而,這種分眾傳播的思 維,卻在網路廣告的應用上發光發熱。在網路上,行銷人能針對各平台網頁之屬性進行行銷活動,甚至透過網路流量分析系統的運用,收集訪客完整的瀏覽歷程資 料,確實檢視每一個行銷活動之個別效益。

由於訪客行為與行銷活動的關係密不可分,透過行為定向廣告分析系統的協助,能收集到最完整精確的訪客行為分析訊息,協助行銷人經由「定向」、「事實」、「理論」三個面向切入,能成功區隔市場、將所有訪客行為資料歸納出市場現狀、並

將所有行為歸因成為一種理論,有效利用這些得來不易的資料,便能降低網路行銷成本、成功吸引大眾目光、產生優質的廣告內容,這也是網路廣告的三大重點發展方向。

訪客行為資訊的進階運用,行為定向廣告

PhoCusWrigh的研究報告顯示:行為廣告比文字廣告擁有更高的轉化率,因為它們成功地為用戶帶來了驚喜,能出乎意料的在網路平台播放他們感興趣的資訊。兩個興趣不同的用戶訪問同一網站,行為定向可以為他們顯示截然不同的廣告。

運用用戶的網路瀏覽行為,提供符合用戶意圖的廣告資訊,是行為定向廣告的主旨。雖然行為定向廣告與一般網路廣告,都是針對用戶正在觀看的內容平台屬性而投放廣告,但行為定向廣告能給予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廣告內容。

例如:如果一訪客瀏覽某旅行社網站,可以肯定這一訪客對此旅行社感興趣,但我們不能假設這個訪客將要購買旅遊產品。但如果在檢視了同一訪客的全部瀏 覽行為之後,發現此訪客也在同一期間內查閱了其它的班機資訊與旅遊景點資訊,那我們就可以歸納出此一訪客是個潛在的旅遊產品購買者,進而針對此一訪客在其 瀏覽的所有網站上,播放符合其需求的行為定向廣告,而不必侷限於瀏覽頁面的內容與屬性。

行為定向並非新生事物,然而資料收集與分類能力的改進以及行為定向網路的出現,正使廣告商實現豐厚的利潤。網路技術日益創新,廣告主與行銷人必須隨 著時代的脈動不斷進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也不必擔心被潮流所淹沒,因為,隨時掌握消費者行為,貼近市場需求,就是您成功的利器。

標籤: 廣告 媒體 技術

資訊來源: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0495225&IssueID=20080428

attachments/200805/3025414422.jpg




























































【曾雪蒨╱蘋果日報台中報導】台鐵台中火車站配合下月十五日全國車次大改點,特別與資訊公司合作,即日起在台中火車站內提供「藍牙鐵路好康報」資訊,只要民眾手機具備藍牙功能,就可在火車站利用藍牙設備免費接收最新火車時刻表等相關資訊,既環保又便利;台中站也是台鐵目前唯一提供該服務的火車站。
attachments/200804/8480411849.jpg          &nb

[閱讀全文]

 廣告,可以說是商人的恩物,普通人的災難。廣告的發展已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並已成功「介入」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報紙、電視、電台、網路等,基本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廣告的蹤影。不過,據《經濟學人》引述一項研究顯示,已屬現代人生活必需 品的手提電話,其廣告市場市佔率仍然出乎意料地非常細小。於去年全球4,500億美元的廣告總花費當中,手機廣告只佔8.71億美元,不足0.2%。然而, 這亦反映出該板塊的發展空間龐大,有分析指,到2011年,該市場的總廣告銷售將達114億美元,之後更可達到200億美元。有人斷言,不論是新冒起的網路廣告,還是電視、電台、刊物、戶外廣告這四大傳統廣告媒體,將來都必然被手機廣告取代。

 以往手機廣告只能以短訊的方式傳遞,所包含的只是文字訊息,廣告的包裝和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不過,由於科技日益進步,3G(甚至3.5G)電話、藍芽搭載率愈來愈普及,電信、藍芽廣告業者(藍訊科技)現已可以把廣告以影片、網頁、音樂、遊戲等不同方式傳遞,其種類的多樣化更勝四大傳統廣告媒體,儼然以成為第五大廣告媒體。

手機滲透力 遠勝其他媒體

 除廣告內容外,手機廣告的滲透力在質、量兩方面都比傳統媒體及網路網站優勝。手機總是如影隨形地和主人走在一起,電視或電腦則總是安放家中,真正能把廣告訊息傳送給客戶的時間大大輸蝕。而且,如以數量計算,全球目前只有約1億部個人電腦,手機則有25億部,相差逾廿倍。當中,後者的數量更正以高速增長,尤其是在較貧窮的地域,逾廿倍差距只會被進一步拋離。

易找目標客 廣告效益大增

 不僅如此,手機廣告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質素--能幫助廣告商找到合適的目標客戶。廣告商相信,一般而言,傳統廣告媒體只有一半可以真正找到他們的目標客戶。網站廣告則較傳統的好,因為其收費制度是以「點擊次數」為標準逐次計算,即廣告業者只有在客戶點擊其刊載於網頁上的廣告時才需要繳費,不像電視報紙廣告般「漁翁撒網」,即使沒有把廣告訊息傳送到目標客戶也必須付款。手機廣告的優勝之處,在於更能找到合適的目標客戶,如果廣告業者能妥善利用電信的客戶資料,則可以為客戶度身訂造及傳遞符合他們口味的廣告,進一步減省廣告成本及增加廣告效益。

廣告不煩厭 商戶客戶雙贏

 此外,手機的附帶功能也愈來愈多。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招攬路上的客人光臨廣告商的餐廳或商店;藍芽(Bluetooth)技術除了讓手機可以接收藍牙耳機語音外,開啟還能接收當地發送的相關資訊;無線上網技術(WiFi)亦可為手機引入搜尋功能,在客戶搜尋的同時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廣告訊息。廣告業者希望,這種以符合目標客戶需要掛帥的策略,可把「廣告是煩厭」的傳統不良印象扭轉為「廣告是實用」的美好訊息。手機廣告帶來的雙贏局面,相信是廣告商和客戶兩者都急切期待的。

總括而言,手機既不是報紙媒體,也不是電視媒體,更不是戶外、廣播、網路媒體,但這些特性它均有,卻又遠遠超出這些屬性,手機上網後就集電視、報紙、廣 播、網路這四類媒體的屬性和功能於一體,同時還具有其他媒體不具備的獨一無二特性,因此,手機可稱之為「第五媒體」。

當我們都生活在「手機圈」的時候,你的「未來商機」還能在哪裡?

第五媒體,已開始接管世界,從滿足生活各種需求衍生的服務商機,且未來將可更快更好地承載目前各種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內容來看,手機作為一種新興媒體挑戰傳統勢力的前景,無疑令人沉醉而神往。

藍訊科技的藍芽多媒體廣告系統,其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表現形式能夠增加群眾的黏性,讓消費者打開藍芽、接收精彩內容的同時,將品牌精神同時深入在用戶心中,傳達品牌印象,增加受眾參與度,以維持廣告持續關注,藉此提升廣告價值。

 

藍牙技術應用於巴黎馬拉松跑者體能轉播

藍牙技術聯盟 (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成員之中的澳洲 Alive Technologies 公司以及法國的 Cyberfab 公司,將藍牙 (Bluetooth) 技術應用於 6 日將舉辦巴黎馬拉松現場,透過藍牙可以即時了解跑者的心跳率、EGM、位置以及速率,還可透過網路轉播即時監控。

Bluetooth SIG 行銷總監 Anders Edlund 表示,我們非常高興看到 Alive Technologies 以及 Cyberfab 透過藍牙無線技術將健康監控現代化。透過即時行動裝置監控能夠允許更快以及更好的評估表現。藍牙技術聯盟也很樂見透過更低耗電的藍牙技術在此一領域的持續進步。

Alive Technologies 執行長 Bruce Satchwell 表示,透過藍牙健康監控技術可以讓健康資訊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傳送,並儲存在個人健康記錄中,像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Health 及 Microsoft HealthVault 都可使用。

Cyberfab 執行長 Michael Setton 則表示,此一實地示範表示新科技應用的個人隨身教練以及健康監控服務能讓所有人都更積極的加強他們的健康與體能。

透過兩家公司的無線藍牙應用,消費者可以從網路上重現跑者所進行的賽事過程,可以了解到跑者的位置以及心跳速率、EGM 圖表等等。這項賽事將於 4 月 6 日周日上午 8:45 展開。
標籤: 藍牙 創意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