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特色活動 形塑商業模式
作者: 藍訊科技 日期: 2012-09-17
「商業模式」原是指一家企業如何獲利的模式,涵蓋企業經營的各個面向,包括最上位的價值主張、發展願景與策略,以及企業的組織、產品、行銷與通路設計,乃至於資訊流、金流、物流與商流等等之運作,以實現企業的價值主張並獲得一定營收。
依據商業發展研究院今年(2012)調查,全國包括曾經接受經濟部商業司輔導的商圈、22個縣市政府掌握的商圈,加上利用全國近68萬筆商家資料進行地理資訊系統(GIS)定位,以50乘50公尺為最小切割的地理統計單位,計算出商家密度後,將各縣市商業區依90%、95%、98%、99%的商業密度進行比對,劃分出來的商圈約有138個。
![]() |
新竹內灣老街 (聯合報系資料庫) |
其中不乏知名的台北市西門徒步區商圈、新北市鶯歌陶瓷老街商圈、台中精明一街商店街與高雄市新崛江商圈等。商圈是由許多店家聚集而成,商圈內多半為規模小的傳統店家,除非發展出特色,或是存在知名商家,如台北市永康街的「鼎泰豐」等,否則不容易吸消費人潮,為商圈店家創造更豐厚的收入。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顯示,透過舉辦活動,有助於商圈形成特色或價值主張、強化商圈協會的組織機能與向心力,容易促成商圈推出新產品或服務、運用新的行銷方式,以及開發不同以往的銷售通路等,可為商圈發展出特殊的商業模式。
![]() |
花蓮鐵道商圈 (聯合報系資料庫) |
![]() |
台中精明一街 (聯合報系資料庫) |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補助與輔導,以及商圈組織與店家共同努力下,透過舉辦特色活動,內灣商圈逐漸建立起形象鮮明的品牌定位,陸續開發出各種特色商品,已成為國內聞名的商圈,帶來許多遊客與商機。
台中市天津路服飾商圈舉辦的「曬衣節」與「年貨大街」,是為解決店家換季時庫存問題而創造出來的清倉拍賣活動,但沒想到打響知名度,商圈店家因而意外開發出零售市場,從一周只做二、三天的批發生意,目前已一周七天都可做生意,帶動營收增加。
![]() |
台南安平老街 (聯合報系資料庫) |
![]() |
台東熱氣球節 (聯合報系資料庫) |
商圈除要建立「商業模式」,也要不斷創新,才不會被其他商圈競爭所取代。南韓釜山的札嘎其商圈就很注重開發新客群,每年固定舉辦「札嘎其節慶活動」以行銷商圈與特色產品(海產),在打開國內知名度後,札嘎其文化觀光節慶委員會還組隊參與日本北九州市大山歌詞節慶活動演出,與日本商圈簽訂節慶交流協議,請日方協助行銷札嘎其商圈;日方也可透過同樣方式來行銷日本的商圈,兩國商圈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國際觀光客商機。
![]() |
屏東墾丁大街 (聯合報系資料庫) |
體驗經濟崛起,愈來愈多人追求各種活動體驗,成為內需市場成長的新動能。活動結合觀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已是國內外共同趨勢,有些商圈因活動而繁榮。從發展地方的思維來看,「活動」應該被視為一種「工具」而非「目的」,畢竟舉辦活動需要投入不少資源,如何藉由活動幫助商圈創造出可持續開展的「商業模式」,是應深入思考的課題。
![]()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作者是商研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經濟日報╱謝佩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366014.shtml#ixzz26epgA8EY